学雷锋请别三月来四月走
2024-05-15 作者: 饮水知识
明天是3月5日,是一个属于雷锋的日子。自1963年的3月5日同志发出“向雷学习”的号召开始,今年已是第48个年头了。当雷锋离开我们48年后,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“留住”雷锋,让他所代表的助人为乐的情怀,天天温暖着我们的生活……
“学习雷锋好榜样,艰苦朴素永不忘……”不论出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或是八十年代的人,都能记得这首经典传唱的歌曲。在那个年代,全国人民都把雷锋当作学习的榜样并付诸于行动,小学时学校会发动同学开展做好人好事活动,组织同学们早晨到街上打扫卫生、帮助老弱病人烧开水……
很多年过去了,这些事情慢慢的变成了有趣并且有意义的记忆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们在这方面的精神力量或许会有所缺失,但毋庸置疑,雷锋精神曾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。
“雷锋叔叔没有户口,三月来,四月走。”这是流传于网上的一句戏言。很多人认为这个时代已经绝对没那种学雷锋的氛围了,当初大家学习雷锋都是非常踊跃积极,有什么活动大家抢着干,但是现在不同了,学习雷锋很多时候只是学到表面,没有学到内核。
在城区某单位上班的网友“laughing哥”一提到学雷锋就一肚子牢骚。他和记者说,现在组织大家去做好事,很多人都会先问,这次活动单位有没有补贴。如果有补贴很多人会非常积极参加,而没有补贴和回报的则参加者寥寥无几。
网友“邋遢”直言不讳地说,有些学雷锋活动就是一场“秀”。“有些人很清楚媒体的喜好,知道此时正是新闻媒体报道学雷锋活动的时节,就早早做好了安排,请来媒体摄影和文字记者,刷刷洗洗,收拾收拾,然后打着旗子,拉个横幅,领导做做样子,讲几句话,然后大家一起合照,留下做好事的证明。”对抱有这样想法的“雷锋”,网友“邋遢”嗤之以鼻。
每年3月,福利院、敬老院等机构是学习雷锋活动最常光顾的地方。一位在敬老院工作的网友“清水泉”表示,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、六一、老人节等重要节日,敬老院总是人满为患,一般都安排不过来,来的学生和单位太多,只能让他们选出代表过来探望。
“其实我们大家都希望他们不要一窝蜂地来探望,而是希望这种探望能够细水长流,转化为常态。学习雷锋不在一朝一夕,只有建立起义工公益性组织定期对这些老人和孩子进行呵护,才是真的对他们的关心。”“清水泉”说。
也许有人会说“雷锋日”跟着时间的流逝已成为历史,也许有人会怀疑是否还存在“雷锋精神”,但在我们的身边,有更多的人传承了雷锋精神,在新的时代用新的形式在学雷锋。上下电梯的时候,为其他人按下楼层;乘坐公交车时,给老弱孕残者让座;有些富裕的人还经常资助贫穷的地方的失学儿童,为灾区群众捐款、捐物……
网友“把爱留住”是名高中语文教师。她认为:“在过去每年的学雷锋日后,我们该检讨的是如何才是真正地学习雷锋。把学习雷锋简单化,每到学雷锋纪念日前后就涌到敬老院、社区和大街上集中做好事的,那不是学雷锋精神的实质。”
随着社会的发展,学雷锋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。从明显的政治行为转变为社会公德范畴,从“忠于革命”到“助人为乐”。网友“不羁的云彩”说:“以前大家都是一心一意学习雷锋,大家的价值观都非常统一。现在时代性、政治性淡化之后,学雷锋的形式也在改变,更贴近老百姓需要,成了民众自发和社会组织号召的公民行动。这种精神永远都不可能过时,人们在心里仍然期盼着雷锋精神,而且新时代需要‘新雷锋精神’。”
“现在时代变了,社会进步了,传承雷锋精神也得与时俱进,方法需要升级换代了。现在的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大力提倡,并且应该常态化,把雷锋精神化作一种实实在在的思想,植入到学生日常德育教育、管理中,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细微之处。”网友“小雏菊”认为。